地方财税法规
税收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营业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政府性基金、费
江苏税务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税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国家审计法规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政法规
海关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外汇管理法规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人民银行法规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上期所
商品交易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商务发改工信法规
市场监督管理法规
人社医保自规住建法规
国务院经济法规
税收专题法规
增值税专题法规
消费税专题法规
营业税专题法规
资源税专题法规
车辆购置税专题法规
企业所得税专题法规
个人所得税专题法规
土地增值税专题法规
印花税专题法规
房产税专题法规
车船税专题法规
契税专题法规
城镇土地使用税专题法规
耕地占用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专题法规
进出口税收专题法规
外资企业税收专题
税收协定专题法规
综合税收法规专题
公司破产重整专题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专题法规
外汇管理专题法规
其他专题法规
司法及单行法律专题法规
法院
检察院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
民法典
公司法
破产法
其他法律法规
其他法律
其他法规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贵州财税法规
jdh1gwz77nyz
 
2024-07-05
2025-03-27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工信〔2024〕39号  发布时间:2024-07-05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和单位:

《贵州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贵州省市场监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

2024年7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拉动有效投资、提升发展质效,是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决策部署,就推动我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80%、60%;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持续提升。

到2027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动先进设备更新

1.加快更替低效老旧设备。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轻纺服装等传统领域,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原材料工业重点推动无机盐、肥料、农药、涂料和染(颜)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硅材料、氟材料、塑料及橡胶、化学燃料等化工行业生产装置设备更新,鼓励采用新型微通道反应器装备及连续流工艺技术的应用;建材行业更新破碎机、磨机、除尘等设备;钢铁行业更新炼钢、轧钢、鼓风机等设备;有色金属行业更新电解、轧制、铸造等设备;民爆行业更新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设备设施及装置。装备制造业重点推动航空航天行业更新服役超年限机床、下料设备、成型装备、焊接设备、检测装备等;金属制品行业更新铸造、锻造、轧制、冲压、焊接等生产技术及装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更新线切割机、数控机床、挤出机等设备;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设备;农机行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等生产技术及装备。轻纺服装重点推动纺织行业更新转杯纺纱机等短流程纺织设备,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服装加工行业更新缝纫机、锁边机、裁剪机、裁床、烫衣机等设备。(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针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迭代快的新兴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汽车行业重点更新一体化压铸成型、自动化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设备、自动化装配线等。针对航空航天行业的前沿领域,全面开展飞机及航空发动机、航天防务装备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支持航空运营企业加快老旧飞机更新。针对食品、白酒等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发酵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先进酿酒装备等。(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

3.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化工、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在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射频综合测试仪、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等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

(二)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1.分类推进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针对有基础、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重点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加快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装备、智能控制装备等智能装备应用,推进制造单元、加工中心、产线等全业务流程智能化升级,建设智能工厂。针对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利用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自动检测与装配装备、自动物流与仓储装备、自动加工单元等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运用5G、大数据等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设备,推动生产装备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升级。(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加强数字化设备和智能制造装备推广应用,差异化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电气机械和器材、汽车等装备制造行业重点推广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推广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化工、建材、有色、钢铁、民爆等原材料行业重点推广巡检机器人、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食品、白酒、医药等消费品行业重点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质量追踪和智能化监测管控等新模式智能装备。(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省发展改革委)

3.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动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2025年之前实现重点开发区有线光纤、5G网络“双千兆”全覆盖。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推动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加强工业大数据中心统筹,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推动存储型数据中心向生产型、高安全、绿色化数据中心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高性能智算中心,围绕特定应用场景合理部署小微型工业边缘数据中心,构建布局科学、绿色高效、安全可控的算力基础设施。加快能源、电子、白酒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推广,支持化工、装备、食品、医药等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节点。(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大力推广绿色装备

1.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聚焦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民爆等重点用能行业,推动工业企业利用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清洁高效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降本增效。钢铁行业重点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鼓励企业争创环保绩效A级。建材行业重点以现有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领域减污降碳、节能降耗为重点,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民爆行业重点对节能、环保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支持医药、烟草、食品、白酒等行业生产企业推广应用节能空调系统、高效节能型锅炉、先进节能制冷设备、循环水系统节能技术等技术和装备,降低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推动工业领域电气化,鼓励工业企业推广应用电窑炉、电锅炉、电加热等技术,提高工业终端用能设备电气化率。(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

2.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实施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计划,对照最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工业等各领域工业窑炉、锅炉、压缩机、风机、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特大功率高压变频变压器、清洁能源供热、三角形立体卷铁芯结构变压器、可控热管式节能热处理炉、变频无极变速风机、磁悬浮离心风机等新型节能设备及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能源局、省市场监管局)

3.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重点围绕煤电、磷、铝、锰等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钢铁、火电、纺织染整、造纸、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按照现行有效的取(用)水定额标准要求,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水利厅、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

(四)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1.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利用先进适用安全应急装备进行更新改造,淘汰更新安全风险隐患大的老旧装置,提升设备安全水平。聚焦化工、矿山、民爆等重点领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积极推动高危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鼓励企业优先选择配备有智能监控、自动报警、智能处理等智能化功能的安全设备,提升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支持企业加快安全生产新型实用装备(产品)的更新,推动工业机器人、先进装备在危险工序和环节的广泛应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应急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能源局)

2.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以推动工业炸药、工业电子雷管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为重点,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重点对工业炸药及雷管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等升级改造。(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五)增强设备和消费品供给能力

1.提升设备供给能力。聚焦工业重点行业设备更新需求,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等行业装备,支持研制开发一批专用智能检测装备。围绕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需求,支持企业充分对接市场、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引进一批专用设备生产企业,大力发展高效山地农机装备、建筑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旅游装备、医疗装备等装备产业。围绕节能环保、城市治理等领域,积极发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设备、尾气净化器、脱硫脱硝设备、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城市环卫车等节能环保装备。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类设备产品,提升设备生产供应能力。(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

2.提升消费品供给规模和质量。抓住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大力发展汽车、家电、家居产品等耐用消费品,全面推动畅销产品生产企业加大生产,充分释放产能。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加快开发绿色智能家用电器、个人护理和母婴家用电器、健康厨卫、智能化多场景照明系统、天然材质家具、功能型家具、智能锁具等产品,不断提升产品功能,丰富产品品类。(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3.加大产品推广力度。常态化举办产销对接活动,大力推广优质产品。严格落实国家首台(套)装备推广应用保险补贴政策,推动首台(套)装备推广使用。认真落实“电动贵州”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城市公共交通、矿山、燃煤电厂、城市专用运输等领域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能源局、省机关事务局)

三、组织实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建立省级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各地要落实地方责任,细化任务分工,结合实际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加大财税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我省重大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有条件城市争创国家新型制造业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省级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落实购置用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的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三)加强金融支持。充分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建立政金企对接机制,加强项目需求与金融服务的有效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围绕设备更新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引导省新型工业化基金及新动能基金、中小企业信贷通、工业担保公司、工业投资公司等,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责任单位: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金融监管局、省国资委、黔晟国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四)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支持企业在符合规定条件下通过厂房加层、利用地下空间、翻建等途径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五)强化服务支撑。积极组织行业专家、专业机构帮助企业量身定制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案,推动企业加快改造升级。鼓励各地建设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培育数字化转型专业化服务商,为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评估诊断、场景培育、技术验证等公共服务。(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大数据局)

(六)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新媒体等媒介,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引导更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