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
综合
1wo8vgc3iuj1h
最高检:当前涉税犯罪呈现规模化链条化职业化等四大特点
发布时间:2025-02-20  来源:华税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图片1.png

最高检:当前涉税犯罪呈现规模化链条化职业化等新特点

2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在做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时透露,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税犯罪5064件10974人,同比分别上升29.6%和38.1%。

据了解,近年来,最高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联合税务总局、公安部等部门建立八部门联合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从严打击虚开骗税等涉税犯罪,打击质效不断提升。但当前打击涉税犯罪任务依然繁重,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情况。一是涉税犯罪呈规模化、链条化特征,犯罪手法不断演变。不法分子大量注册“空壳公司”,增加环节、细化分工,作案主体更为分散,涉及企业更多、地域更广。二是新业态、行业性涉税违法犯罪突出。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涉税风险加剧,文娱领域个税监管面临新挑战,劳务货运等网络平台成为虚开新渠道。三是犯罪职业化特征明显。行业性、区域性重大案件和职业化犯罪团伙案件多发。犯罪分子利用不同地区政策差异,“买单”配票骗取出口退税及政府补贴、财政返还等,造成国家财政税收巨额损失。四是虚开、骗税、虚假结汇、洗钱、走私等,多种罪名交织,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

“依法惩治涉税违法犯罪,维护国家税收制度和政治经济安全,是检察机关的重要政治责任。”杜学毅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围绕进一步突出打击重点、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作等方面继续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将严厉打击涉税犯罪作为检察机关服务发展大局、净化营商环境、保障财税安全、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政治责任,切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来源:高检网

 

华税点评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税犯罪5064件10974人,同比分别上升29.6%和38.1%。最高检指出,当前涉税犯罪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涉税犯罪呈规模化、链条化特征,犯罪手法不断演变;二是新业态、行业性涉税违法犯罪突出;三是犯罪职业化特征明显;四是虚开、骗税、虚假结汇、洗钱、走私等,多种罪名交织,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进一步突出打击重点、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由此可见,2025年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涉税犯罪打击工作将进一步深入,对虚开骗税等涉税犯罪的检察工作依旧保持高压态势。随着税收监管效能逐步加强,企业应当更加注重税务合规,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另外,文章强调,检察机关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还包括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作等方面继续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这也将对涉税刑事案件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行刑反向衔接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将决定部分涉税犯罪案件的走向。根据2024年12月6日最高检出台的《人民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指引》,对依法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移送负责行政检察工作的部门审查是否应对被不起诉人提出给予行政处罚的检察意见。意即,当行政处罚已经足够起到惩罚违法行为的效果时,司法机关对行为人不再作刑法上的定罪量刑,这是刑法谦抑性的体现,也是对行为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更是实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具体到案件中,行为人及其辩护人在围绕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就是否构成犯罪与检察机关进行沟通的同时,对于虽存在税务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的,可就案件具体情形从行刑反向衔接程序与检察机关进行沟通,争取实现刑事风险降级。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