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研究
综合
新时代的教育逻辑究竟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5-04-25  来源:中税答疑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我们的教育可能会有一个惊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部最近新设了29个专业,我今天把这个背后所有的逻辑给大家讲清楚
因为我自己是搞教育的,我非常清楚,这背后其实是教育的底层逻辑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新增的29个本科专业,覆盖什么?比方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虚拟艺术、老年健康、婴幼儿发展、碳中和,还有一个专业挺有意思是海外安全这其实是面向未来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教育改革信号。那这些专业包括什么?我们刚才给大家总结的这只是领域,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比方说人工智能教育,比方说智慧应急,比方说数字戏剧,第一次听说对吧?比方说游戏艺术设计,比方说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比方说国家安全学,比方说海外利益安全,比方说老年医学和健康,比方说婴幼儿发展和管理等等29个专业
这其实就像是国家给社会画出了一张未来人才地图,也许你觉得自己家孩子还远,但真相是现在如果你不重新去理解育人的思维,五年之后你跟你的孩子可能连赛道都没赶上。
首先,为什么我们国家要设置这些专业,这些专业的背后,是中国对未来的深度思考,我们可以归纳为三大战略方向
第一个就是科技自主。美国现在老卡我们脖子,我们现在培养未来的人才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重新掌握核心技术命脉我们新增的这些专业,比方说集成电路工程,工业软件,低空技术和工程,人工智能教育过去我们依赖进口,依赖英伟达的芯片,现在我们必须打造自主创新的人才体系,那教育必须提前为未来核心技术岗储备人才为了不被卡脖子。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崛起,我们要从内容大国走向文化强国你看数字戏剧、虚拟空间艺术、智能影像游戏、艺术设计,这什么意思?这未来的载体其实大家都看出来了,就是虚拟现实、AI剧本、数字演出,他都不再是传统的纸媒,那谁能输出事,谁就能掌握认知主场,也就是说内容这件事儿是新的国家战略的资源,那你的孩子要不要去好好的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内容,研究一下什么是数字化?
第三个原因就是社会系统的稳定,我们现在应对人口的老龄化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你看新增的专业,比方说健康保障,婴幼儿发展,海外安全,智慧应急。也就是说社会不只需要科技,它更需要稳定我们不只要快,还要柔性之本和人文关怀也就是说,稳定还是大局之本。
如果大家能看懂这三条,你就已经领先了90%的家长。很多人说我们的教育变化还很遥远,好像只是刚出点儿新专业,跟我没啥关系。但其实是它的底层逻辑已经换了三条重要的跑道
第一条,我们的跑道已经从考多少分儿变成了你会什么能力你知道以前只要你考试的分数高,你就能上好学校,而且能找到好工作,你只要是211 985,这些好的学校,工作随便找,但现在光会考没用了,你有没有真本事才是硬通货。
比方说,我们新增的人工智能教育专业,他不要求你背公式,而是要求你会用AI工具辅助教学。比方说新增的这个叫智能影像艺术这个专业根本不看你画的有多精细,而是你能不能用AI剪辑写出吸引人的短视频脚本。再比方说工业软件这个专业,你看起来好像这跟工业有关,其实不是,他更注重的是你有没有动手做系统的能力,而不是你是不是数学学霸,你奥林匹克考多少分儿
大家发现这背后的逻辑变了,不是你答对了多少题,而是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跟大家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个高考650的学生,很高了对吧?考上了某重点本科,但是他不会剪视频,不会AI写作。再比方说一个高考580分的学生,但他会用GPT写剧本,用Deepseek去润色,在大学一毕业一定会被文化公司挖走这不是假设,大家可以问一下身边做文化公司的老板,问一下做影视公的老板是不是一定是会用工具的,那就是会优先被录取。
第二个变化,就是从知识分类变成跨界融合我原来跟大家讲,专一的人才未来被替代的可能性会很大,我们必须成为跨界人才,成为通才。以前,理科就是算,文科就是背,艺术咱就是画,每一科跟另外一科没关系,就像单兵作战一样,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专业就是跨界协作型
咱们看看这几个新专业,你看虚拟空间艺术,这是个什么专业,它不就是建筑美学加3D建模,再加数字交互,再加剧本设计嘛换句话说,这是四个专业的结合。再比方说智慧城市和空间规划,它是什么?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理、大数据算法,当然肯定还要加人文社科,要不然你怎么把城市给设计好了。再比方说像低空技术和工程,这是什么专业?这其实就是飞行器加上数字信号处理,加上城市交通的调度加空域安全
你发现了吗?一个人如果只会一门课,是没有办法胜任的,你必须得是会沟通的工程师对吧?会讲故事的设计师能读代码的画家和导演你发现了吗?文科理科完全串在一起了,那这条改变是非常有意思的,不要再逼孩子只学理,只学文或者只走艺考了,原来是通的,现在我告诉你一定不,因为未来一定会失业。跨学科的培养以及跨学科兴趣的培养是未来孩子适应变局的核心竞争力。
个变化是从上大学就是终点变成一切刚刚开始。我们经常在高三的时候听老师说上大学就轻松了,你看现在大学生轻松吗?他不轻松但相反,未来如果你是终身学习,你就意识到,这一切刚开始,你的学习力和你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你的人生开局。
大家去看新增的人才发展和管理这个专业,它强调的是什么?强调的就是终身学习系统和员工的成长路径,他已经把如何教成人学东西变成一门职业来培养了。再比方说,有一个专业真的是吸引我的眼球,就是游戏艺术设计打游戏不是一直被反对的嘛,家长不是一直觉得是洪水猛兽吗?不是,这个专业就是需要打游戏的,不是教你玩儿游戏,而是让你不断的去更新最新的引擎,最新的AI工具,用户偏好等等这些东西,那你必须不断学习。你想想看,我们过去两三年玩的游戏,现在还能玩儿吗?过去一年玩儿的游戏,现在是不是也被更新了?你只有不断更新才能活下去。所以我们不能只教孩子学会,而要教他怎么学,能自己找资料,学工具,自学其实比好的成绩更重要。
总结一句话,就是我们以前拼的是什么?是知识储备,现在拼的是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前拼的是单科状元,现在拼的是复合式的选手如果家长还在纠结说咱这个孩子背书背的好不好,考试有没有考到第一,其实别人在高速公路上飞驰,你在那儿搞马车,别人已经开始有电了,你还在点蜡烛,这太墨迹,太笨了
所以我们看了这份报道之后有什么启发?我们如何去培养孩子?我告诉大家,请大家一定不要再为旧世界去做准备迎接新世界,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为未来世界培养人才了很多家长还在用过去几十年的方法没有意义问题是你走旧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那怎么办?我给大家分享个方法。
第一个方向从选专业变成选问题很多家长问说我的孩子以后学什么专业好,其实你更应该问的是我们家孩子未来想解决什么问题我告诉你,如果你的脑子里面从选专业变成解决问题,你整个思路都会发生变化。
比方说,如果你的孩子环保感兴趣,那未来完全可以走碳中和科学与工程,那这个专业未来就可能会成为气候问题的工程师。如果你的孩子特别爱小孩儿,也许他适合婴幼儿发展和健康管理,托育所在儿童心理方向大有作为。如果你的孩子对突发事件特别敏感,想要成为有用的人,那可以走什么?智慧应急方向,成为灾难数据分析专家,成为AI预警系统设计师这些都是我编的,可能未来没有这样的职业,也可能未来很快就有这样的职业总之你根本不用担心未来你的这个职业跟孩子学的没有关系,未来很多职业现在你都不知道,你别焦虑
你帮孩子就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什么?他想解决什么小问题?AI用好他就行了,不停的问,问到结论,千万不要逼他说未来再找个什么铁饭碗,未来不可能会有任何一个饭碗是铁饭碗
第二方向就是我们要从要成绩变成要能力高分不等于高能,我天天在我们的课跟学生讲,高分怎么会等于高能?未来社会不再是单项冠军的舞台,而是多技能复合型的这种全能型通才的战场。
我再举个例子,比方说我们说虚拟空间艺术,这个词听起来好大,他首先得会审美吧,他得会建模吧,得懂计算机得会交互设计吧,最重要的是他得懂人类情感吧。再比方说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数学底子得会吧,工程设计得会吧,软硬件都得协同吧。也就是说,不要只送孩子去补某一门主课,而是让他同时接触不同领域的组合技能。你理科生是不是得学点编程加画图加剧本文科生是不是也得了解一下游戏设计,了解一下怎么剪视频,了解下怎么做短视频,对吧?那家长的角色就不再是堆孩子卷一门,而是帮孩子搭积木
第三个方法是一定要让你的孩子熟练使用AI,而不是AI替代。这次新增的人工智能教育这样的专业其实是明确的告诉我们了,未来的教育和职场,AI就是标配工具。孩子要是不懂AI,就像以前不会打字一样,这是生存上的劣势。你想想看,我们当年不会打字那是什么概念,就电脑来我们都害怕,所以我们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小学你必须要了解,比方说如何跟AI沟通初中你必须尝试用AI去写文章了,改作文了,拿它做思维导图了,做项目设计了那高中你至少应该知道AI怎么做短视频,AI怎么写代码。家长自己不懂AI没关系,但是敢于和孩子一起学,不要怕慢,家长首先要意识到你跟孩子共同学AI这件事儿非常非常关键
个方向就是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才是孩子的生存密码这次像新增的游戏艺术设计,数字演艺设计,智能影像艺术,各位这些专业明白了吗?我们以前认为没出息的东西现在全变成产业了,你还敢让你的孩子说游戏是洪水猛兽吗?你还让你的孩子说不准看电影不准看电视剧吗?不行各位,娱乐已经变成产业了,你比方说孩子喜欢画画,不一定为了当画家,他可以成为AI视觉设计师,他喜欢打游戏,不一定非要戒掉,你可以引导他学习游戏编程,世界观的构建。你比方说很多人喜欢爱追综艺,做表情包、打游戏,他未来也可以成为所谓的虚拟偶像策划、数字内容运营这样的职业。
一旦这个孩子感兴趣,你不要打压他的兴趣,而是要进行结构性的引导比方说喜欢什么,用什么学AI解决什么问题,你发现了吗?这个孩子原来他是打游戏,但是他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个游戏专家,这个孩子确实喜欢他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AI时代的编剧,AI时代的作家
个方向从灌输知识变成陪伴学习力。这次新增的人才发展和管理这个专业,其实隐隐的指出,未来最强的能力是能一直学的能力,因为专业会变的,行业会变的,但只有持续自学的能力不会被淘汰。
很多时候我们再去钻一个行业,钻着钻着发现这个行业没了,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事儿。那么在这个行动里我们能做什么?首先我们不要再事事的去替孩子去查资料,天天去帮孩子说我们一起写作业,而是我们要一起设定如何查,怎么整理,如何表达,怎么用AI从小培养他们怎么问问题,如何找到工具,如何优化学习路径。家长不一定是老师,但家长一定要跟孩子一样,成为学习的合伙人。
总之各位,你今天教孩子的不是为他考上大学,而是让他终身不掉队。AI时代的孩子,要有问题感、表达力、工具熟练度以及跨界组合力真正牛的家长不是帮孩子规划职业,而是帮孩子找准自己的天赋地图,帮他把兴趣变成未来伴随一生的事业。

文章来源:李尚龙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