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
税收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营业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政府性基金、费
江苏税务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税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交易所会计监管动态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与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地方注协专家提示与业务指引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注册会计师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国家审计法规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政法规
海关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外汇管理法规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人民银行法规
外汇交易与银行同业拆借中心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上期所
商品交易所
中金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商务发改工信科技法规
市场监督管理法规
人社医保自规住建法规
国务院经济法规
税收专题法规
增值税专题法规
消费税专题法规
营业税专题法规
资源税专题法规
车辆购置税专题法规
企业所得税专题法规
个人所得税专题法规
土地增值税专题法规
印花税专题法规
房产税专题法规
车船税专题法规
契税专题法规
城镇土地使用税专题法规
耕地占用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专题法规
进出口税收专题法规
外资企业税收专题
税收协定专题法规
综合税收法规专题
公司破产重整专题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专题法规
外汇管理专题法规
其他专题法规
司法及单行法律专题法规
法院
检察院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
民法典
公司法
破产法
其他法律法规
其他法律
其他法规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外汇管理法规
482hldmqf61e
全文有效
2025-07-31
2025-07-31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汇发〔2016〕10号  发布时间:2016-05-06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两国际金融机构”)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两国际金融机构签署的总部协定(以下简称“东道国协议”)的相关条款,现就外汇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两国际金融机构均是总部设立在中国的国际组织,享有东道国协议相关条款明确的金融便利。两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的经营活动,应遵守中国外汇管理有关规定,法律法规或者本通知有特殊规定的情形除外。

二、两国际金融机构在境内银行开立境内外汇账户,应持相关真实性证明材料自行在境内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境内银行为两国际金融机构开立境内外汇账户时,应在外汇账户前标注NRA(NON-RESIDENT ACCOUNT),以使与该外汇账户发生资金往来的境内收付款方及其收付款银行能够准确判断该账户性质。

境内银行可以为两国际金融机构所开立境内外汇账户内的资金办理定期存款。

三、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与两国际金融机构境内外汇账户之间的外汇收支,应符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并按照跨境交易进行管理。境内银行应当按照跨境交易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审核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有效商业单据和凭证后办理。

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按规定或者经批准开立的境外外汇账户与两国际金融机构境内外汇账户之间的外汇收支,应符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

四、两国际金融机构境内外汇账户之间划转、两国际金融机构境内外汇账户从境内外收付汇,境内银行可以根据两国际金融机构指令等直接办理,国家外汇管理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境内机构和个人与两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涉外收付款,由境内机构和个人按有关规定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两国际金融机构与境外之间发生的涉外收付款,由境内银行代其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六、两国际金融机构境内外汇账户资金结汇,由两国际金融机构持真实性证明材料在境内外汇账户开户银行自行办理。

七、两国际金融机构如有外币现钞使用需求,可按照真实自用原则,在合理范围内从其境内外汇账户中提取外币现钞。两国际金融机构应持真实性证明材料在境内外汇账户开户银行自行办理提取现钞。已提取但未使用完的外币现钞,应结汇或存入原提取外币现钞所使用的外汇账户。两国际金融机构应于每年1月底之前向其总部所在地外汇局报告上年度现钞提取及使用情况。

八、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或永久居民身份的两国际金融机构员工接受两国际金融机构发放的外币工资的,视同获得境外报酬,可以按照《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自行在境内银行办理结汇手续。

九、两国际金融机构按相关规定或者经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可以根据运营需求,购汇汇出境外使用。两国际金融机构从境外调入外汇资金用于人民币债券还本付息的,可以参照本通知第六条,直接在境内银行办理相关汇兑手续。

十、境内银行办理两国际金融机构有关外汇业务,应当遵守有关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的规定。

十一、两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应符合展业原则的相关要求。

十二、境内银行应按照展业原则的相关要求为两国际金融机构办理相关业务,并留存业务资料备查。

十三、本通知未明确的其他外汇管理问题,执行现行外汇管理规定。

十四、本通知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解释。

十五、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国家外汇管理局

二0一六年五月六日

 

扫一扫,打开该文章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