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山西、北京、上海等多地陆续发布 2025 年度社保基数调整通知:社保基数同步上调,参保单位及个人需按规定完成差额补缴。不过只要在政策期限内完成补差,国家免收滞纳金!

申报前准备:
2件事提前做,避免踩坑
一、吃透当地政策细节
各地政策存在差异,需仔细研读当地社保部门发布的基数调整文件,明确 3 个关键信息:新基数上下限、执行时间、补差具体时间段。
举例:上海 2025 年 7 月 1 日起执行新基数,上限 37302 元 / 月,下限 7460 元 / 月,需补缴 7-8 月的社保差额。
申报前需全面核对单位职工的参保信息、工资数据,确保信息准确无遗漏,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后续申报异常。

怎么补社保差价?
如何操作?
方式一:通过 “社保费管理客户端” 操作
第一步:登录客户端后,进入【社保费申报】-【日常申报】模块;

第二步:在【费款所属期】中选择 2025 年 7 月、2025 年 8 月,勾选 “调整补差数据” 后完成申报;


第三步:申报完成后,进入缴费模块,点击【费款缴纳】功能,再点击【缴费】;

第四步:勾选需缴纳的费款,点击【立即缴费】,确认扣费险种、金额无误后,完成缴费操作。



方式二:通过 “电子税务局端” 操作
第一步:登录电子税务局后,点击【我要办税】,选择【社保业务】,再点击【单位社保费申报】;




社保多交少交
对养老金的影响有多大?
养老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可以一直领下去,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一直活着!
而且,养老金的标准会逐年上调,你活得越久,每个月领取的钱只会越来越多!难怪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交了这么多,能拿回多少?敲黑板,记重点,拿出纸和笔,赶紧算算算!
养老金计算公式:
每月到手的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1)月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所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余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知道你们看得一脸懵逼......
所以,还是来看例子吧!↓↓↓
月薪5000元,缴满20年社保,究竟能领多少钱?
我们先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某位青岛月薪5000元的男性,43岁才开始缴纳社保,到63岁退体时正好缴满20年。那他退体后能拿到多少养老金?
查了下,2023年度青岛的平均工资是7910元/月。
另外,我们还需要假设几个参数,工资增长率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我们都填入3%,方便计算器计算。(这个是预估数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养老金测算:
第一步: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找到“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测算”。

第二步:输入测算信息,点击测算。

第三步:查看测算结果。

可以看出,如果月薪5000元,只缴满20年社保,以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约为3794元。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其实在刚参加工作时就已经开始缴纳社保了,拿30岁,月薪5000元的青岛男性同胞举例,假设他24岁就参加工作,现已经工作6年,账户中有了6000元养老金,在退体时他已经缴纳了整整40年的养老金,简单测算的话,他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如下:

(注:这个计算器,只是根据我们的假设数据,推算出最终退体金。实际情况,可能和我们推算的会有差别,因此,只能做个参考,大致了解一下。举例仅供参考,每个人的养老金根据当地工资水平、缴费年限、缴费档次的不同,而不一样。)
社保断缴后
没交满15年或者20年,怎么办?
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补救:
一、按年补缴
如果你到了退体年龄,还有几年(一般是三年)的时间才有社会保险,你可以每年补交,这样你退体时就能得到社会保险的福利。但是这种情况就必须支付滞纳金来弥补年费。
二、延迟退体
如果你已经达到法定退体年龄,而社会保险还没有满15年时可以申请延迟退体,最多5年。
当申请延迟退体时,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支付社保。
三、一次性补缴
一次性缴满15年社保虽然方便,但对于那些按年交社保的人来说太不公平。所以在新规下,这种方式已经被取消了。
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一次性缴满:
(1)2011年以前退体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
(2)1961年至1982年期间下乡的知识青年;
(3)男性65岁,女性60岁的退体人员,在2011年之前已经在当地缴纳了社保。
四、转为居民社保
假如距离缴满15年时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选择每年度补缴是不划算的,也可以考虑将职工社会保险变成居民社会保险。
一些地方还可以一次性补缴,但这样做一方面是处理起来麻烦,另一方面待遇也要低于职工社会保险。
五、停缴社保,取出钱来
如果你还没有交满15年,但是又不想再花钱补缴的话,那么你可以申请退保。
这样你就可以不用再继续缴纳社保了,而且之前交的钱也会退给你。
但是不太赞成大家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有一个后果,就是退体之后,没有办法享受到医保以及养老金的福利待遇。
